【节气里的大美中国】凉风迎晓月 霜降觉夜寒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10 01:14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

【 寒露·节气起源 】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寒露”节气的描述揭示了自然界在这一时期的变化:“九月之时,露气已带寒冷,预示着即将凝结成霜。”此时的气温相较于“白露”更为低下,露水不仅增多,而且带有明显的寒意,昼夜温差加大,寒意袭人。

在中国民间智慧中,“露水先白而后寒”的谚语形象地描绘了从初秋到深秋,露水由微凉转为寒冷的渐变过程,仿佛预示着“白露”之后便是“寒露”,露水逐渐逼近霜冻的边缘。另一则谚语“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则进一步强调了寒露时节天气的显著变化,提醒人们此时已不宜再像从前那样随意赤脚涉水,因为河水也因天气转寒而变得冰冷刺骨。

在寒露期间,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气温的日渐下降,露水的形态也从晶莹剔透转变为寒冷欲凝,这一变化生动地描绘了气温持续下滑的态势。随着寒气的不断积聚,自然界中的万物也开始呈现出萧瑟之态,仿佛是大自然在为即将到来的严冬做准备。

【 寒露·节气三候 】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

一候鸿雁来宾——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此节气中,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

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菊有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 寒露·节气风俗 】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赏红叶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赏枫叶的这个“赏”字非常重要,不同于坐在窗台上或者走到街道上看看叶子就算了,必得身临其境方能品味其妙。

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芝麻,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药学专著里都享有很高的评价,可广泛应用于食疗。还有谚语说:“芝麻绿豆糕,吃了不长包。”这道出芝麻与绿豆都具有排毒的功能。用芝麻榨取的香油,不仅是热菜和凉拌菜的调味佳品,也广泛用于食疗解毒。

此外,由于寒露与重阳节往往相近,人们在这个时节还要吃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金钱花糕”。

喝菊花茶

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此外,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

在寒露这一天,古人有时还要取井中的水用来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而今天大家则喜欢多饮枸杞菊花茶。古时人们会用寒露后新上的枸杞泡澡,这样做可以使人精神焕发。

秋钓边

寒露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在江南地区,人们除了赏菊花,还有吃螃蟹、钓鱼的习俗,甚至有“秋钓边”的说法。每到寒露时节,气温快速下降,深水处太阳已经无法晒透,鱼儿便都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便有了人们所说的“秋钓边”。

【END】

来源:内江市图书馆

网信鹿泉是中共石家庄市鹿泉区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官方微信公众号,凡本微信号原创作品,经过授权,欢迎转发。未经授权微信公众平台,严禁转载。

在与本微信公众号所属单位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均需注明来自微信公众号“网信鹿泉”。

网信鹿泉投稿渠道

邮箱:lqqwxbwx@163.com